梦情小说《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自我精神的反思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刘宏志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7-20    

  《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是梦情“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小说以溪子清关于自己的情感和性经历的自述的方式展开,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情感历程。小说虽然宣称谈的是青春,但究其本质,其实讲的是一个年轻人的爱和欲望,呈现的是一个人在爱的无望与欲的放肆中的沉沦。小说讲述的,与其说是青春,不如说是人性。

梦情小说《爱是青春最美的模样》:自我精神的反思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自叙传的形式展开,对于呈现人物内心,自然是极好的手段,因为“这一叙述形式使它(叙述者—作者按)能‘从内部’探究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米克巴尔语)这种叙事方式可以让叙述者极为方便地把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毫不遮掩地袒露出来,这种方式也符合了叙述者讲述一部“忏悔录”的目的。于是,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自己从性意识萌发、觉醒,一直到恋爱、结婚过程中情感经历、性经历的呈现,其中有事情经过的讲述,亦有自我精神的反思。从讲述的内容来看,既有对爱情的纯洁坚守,比如叙述者因为喜欢一个红衣女孩付心仪,一直痴心不改地追求了她很多年,这个过程中,也拒绝了很多其他的女性,也有叙述者人性恶的一面的呈现……这种自叙传的方式酣畅淋漓地呈现了一个男性在性成熟过程中对性与爱的理解,在爱与欲之间的挣扎。

  第一人称自叙也带来了叙事内容的驳杂。从小说来看,叙述者是自述自己的情感历程,所以,属于同故事的故事内人物讲述,这个讲述者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是一个不可靠叙述者。因为叙述者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么,这个讲述的可靠性会存在问题——讲述者可能会对自己的丑行进行讳饰。叙述者在自我忏悔中,针对自己和多名女性的关系,叙述者认为和自己的多情有关,“在检点自身的人生历程上,对我对自己的多情是痛恨不已……”(44页)叙述者甚至视自我为纯情,“凡是我曾真心爱过的女孩,我从没有对她产生过非分之想。”(21页)小说中叙述者的确有纯情、多情之举,不过,小说讲述的很多故事,却又和叙述者的自我判定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对慕名而来的少女龌龊 ,事后还后悔自己没有成功和少女发生性行为,这显然也不是多情的表现。叙述者对自我行为进行忏悔,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自我道德的一种要求,所以,在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叙述者一方面在对自己的既往进行书写,另一方面,却也在强调,自己在道德的其他方面没有问题。

  事实上,小说一 开始,作者便暗示了小说呈现的复杂性。小说一开始便说,“既然卢梭以一部《忏悔录》就可以史册留名,那么我溪子清以一部‘忏悔录’是不是照样可以扬名四海?”(2页)“我还是坚持要把这本书写出来。我觉得国人已经被古代圣人们那句‘人性本善’的谎言欺骗了数千年,现在该是终止的时候了。”(2页)这显然就已经决定了这部书的风貌,这是一部忏悔录,也是一部以自我为标本,剖析人性的作品。不过,叙述者的忏悔似乎也并不是真诚的,因为其忏悔书的写作动机还有这样一点,即“我内心一直想把自己同那些无耻下流的好色之徒区分开,于是,我从思想、从品质、从灵魂、从目的、从方式等方面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3页)这种忏悔动机的复杂性,也就导致了叙述者叙事立场的游移,带来了小说叙事内容的内在矛盾。

我们无须怀疑叙述者在忏悔时对自我道德进行反思、批判时的真诚性。自述中出现自我反思、自我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和叙述者在忏悔过程中有意无意对自身的遮掩和美化有关,和其认知的局限性有关,这本身也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所以,小说中这些看上去似乎矛盾的地方,更呈现出了叙述者内心不自觉的矛盾和挣扎。小说以爱和欲望这种深植于人性深处的本能作为考察对象,在对自我行为的忏悔和反思之中,塑造了一个挣扎于其中的个体形象,也给我们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或许,这也正是作者的创作动机所在。

    (作者系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郑州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