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会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工会作为一种劳工组织形式,涵盖了一系列旨在代表工人集体利益的活动和结构。其历史背景根植于工业化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们面临劳动条件的恶化和严重剥削,催生了工会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会开始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其通过集体谈判、罢工和政治参与等方式争取工人的权益、改善劳动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会演变出了不同的类型,包括行业工会、产业工会和企业工会等,它们在各自领域内代表着工人的权益,并推动了劳工关系的发展。
二、企业工会工作优化
(一)强化理论学习和培训,优化提升工会干部队伍素质
企业基层工会要提高认识,统筹规划,不断强化工会干部的理论学习和系统培训,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储备工作。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政治站位。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措施、系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工会干部全面领会党对工会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学深悟透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能力。
(二)把握重点,切实加强理论武装
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工作。从事工会工作的干部要深入到一线班组,组织开展有企业生产特点、接地气、入人心的各类宣讲活动,积极营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推动党的理论武装在企业实践中取得实效。
(三)对加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劳动关系。要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员工参加了民主管理,就能感受到单位对自己的尊重,认可了自己,进而与单位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提高了企业的团结程度,这不但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劳资关系,很好地保护员工的正当权利。与此同时,员工参加了民主管理,还能对单位中的各种违规现象进行监管,杜绝不良风气的产生。
(四)健全完善职工帮扶送温暖机制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组织年度健康体检、困难帮扶、送温暖慰问等常态化工作基础上,围绕职工不同需求,扩大工会服务覆盖范围,不断完善常态化帮扶送温暖机制:一是建立“营养护理小组”,制定四季健康“彩虹食谱”,并针对孕期、哺乳期、伤病等特殊职工群体提供个性化食谱,最大程度满足职工健康营养需求;二是开展职工日常健康测评,根据健康档案数据分析,针对检查异常人员,制定可行的调理运动方案,并纳入日常健康测评管理范畴。三是为职工增加补充医疗保险,为员工提供医保+补充医疗保险双重保障,极大减轻职工生病就医压力。
(五)强基础、重管理,激发工会组织呈现新动力新活力
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坚持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主线,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内部建设,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不断增强服务职工本领,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理念,把资源充实到基层一线,让所属工会组织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工会干部要做到处事公道、为人厚道、永走正道,具有大视野、大气度、大格局,增强领悟力、研究力、引导力、协调力、执行力,并将工会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述职和考评中去,形成“先进更先进、落后要挨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氛围。
(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组织以及工会均是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关注角度存在差异,管理效果也有不同。要想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需要注重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引领性、示范性,合理地安排各级管理人员及党组织工作内容,统一安排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
(作者:仝婷 河南焦煤能源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