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在其著作《意识形态的要素》中提出,其将这一词汇定义为中立的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观念科学”。可以说,这一词汇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广泛重视,因为对于不同国家和政党而言,意识形态是表达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行动纲领的一种最主要的手段。对于个人来讲,意识形态是价值取向的集合,反映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重要论述,将这一工作的强调程度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对于国有企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措施
2.1、把稳“风向标”,做到管理到位
导向是风向标,是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把重点放在“三个管好”上,即管好重点人,健全完善党员干部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和问责办法,明确要求“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在大是大非、政治原则问题上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管好重点事,针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职工参加思想状况大调查,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利益问题相结合,做好解疑释惑、正面引导工作;管好重点平台,建立集网站、微信公众号、留言簿为一体的媒体管理平台,在依规备案的同时对管理者账号授权分工,成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激发精气神的重要载体。
2.2、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建设
国有企业必须坚持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党委领导班子职责,党委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负重要责任,分管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国有企业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应始终把牢意识形态正确方向。国有企业党委建立并完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机制,统筹协调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定期排查意识形态风险,分析预警监测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
2.3、完善网络平台内容建设
网络建设质量影响着员工对于国有企业的认知、情感和行动。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生力军除了是国有企业的主要建设者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民”,他们都拥有线上线下两种生活方式,必须了解他们的网络生活方式,倾听他们网上的声音,分析其日常上网数据,才能更加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让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数据具有天然的公用性和价值性。”通过大数据分享,加大对国有企业员工日常网络行为数据的挖掘,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牢牢抓住国有企业员工感兴趣的话题和关注热点,传播扩大国有企业好声音,讲好国有企业好故事,最大限度弘扬正能量,帮助国有企业员工扣好思想上的“扣子”。
2.4、要着力培育国有企业家精神,引领国有企业精神风尚
国有企业家在助力国有企业攻坚克难、增强国有企业内在活力和创造力中起到重要的“头羊效应”。国有企业家要大力弘扬“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的国有企业家精神,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带头人。
2.5、构建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体系
抓好舆论引导是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以微信、微博、知乎等为主的网络交流平台使舆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企业要把握员工的关心事、关注事,加强分析研判,坚持推动正面声音、引导中间声音、化解负面声音,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和掌握员工舆论分布。同时,要实现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模式从政治化、官方化向视域化、大众化的转变,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实现话语内容及话语模式的守正创新,不断增进国有企业员工对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作者:梅鹏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十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