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国企环保舆情应对问题与优化策略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师翔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13    

一、舆情分析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作用

网络舆情在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发生、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在环境类群体性事件中,涉事群众和围观网民会围绕该事件中的冲突问题在网络上发表一系列言论,形成网络舆情。这其中的冲突问题是引起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和根源,网络舆情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助燃剂,通过扩散与反馈信息影响群众的心理,推动事件进一步升级演化。例如,“浙江嘉兴海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湖北仙桃抵制生活焚烧发电站事件”都借助网络舆情扩散,网络在这些事件发生和发展以及组织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使得这些事件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事件的进展情况可以认为是通过网络舆情逐步的显性表现出来。因此,通过网络舆情来传播和反馈正确而有效的实时信息,就能在事件的发展演化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甚至可能在事件发轫之初就将事件有效控制。

网络舆情对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决策处置的监督、监视作用

环境类群体性事件中参与群体阶层广泛,因此事件参与主体和规模也变得复杂多变。不固定的组织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煽动串联,形成共鸣在达成一致后,网下形成行动性的维权活动。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的信息媒体工具,通过网络舆情来审视、引导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演化将对现阶段保持社会持续稳定、有序发展十分重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情能够及时呈现出参与群体当前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起到情报信息监控预警的作用,为防止冲突升级提供情报信息支持。通过舆情监督、防控可以有效控制事态发展,维持正常的社会稳定。

(三)网络舆情在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平息后的总结反思作用

在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平息后,网络舆情的分析总结对整个事件处置的复盘具有反思作用,能够为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积累知识和经验。同时,通过网络舆情反思了解掌握群众的利益需求点,从而进一步优化环境类群体性事件处置的政策和措施,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事件平息后的长治久安,达到逐步减少群体性事件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环保舆情处置优化策略探索

(一)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协同引导、动态追踪

舆情事件爆发期,主要应对措施为正面信息发布和进行舆论引导,并对事件进行追踪,防止出现衍生舆情。因此,国企可从信息发布、协同引导、动态追踪等方面加强舆情处置应对。信息发布方面,“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贵在早、贵在快,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先声夺人、赢得主动,确保首发定调”。面对负面舆情,国企需把握速度,创新符合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话语传播方式,第一时间发声抢占舆论主导权,避免不实信息提前进入公众视野导致舆情发酵。协同引导方面,在“大环保”时代背景下,多部门联合的工作模式应成为今后舆情应对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影响舆论场声音走向的因素错综复杂,国企可积极主动与媒体、网评员、网络大V等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不定期邀请舆情业界专家开展讲座、培训,提升国企舆情处置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舆情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反复性和变动特征。近年来由于国企环保舆情处置不当造成次生重大舆情的案例较多,因此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需具备动态思维。舆情消退期过后,仍需对该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追踪,持续监测舆论场动向,避免负面舆情因为关联性因素或新的诱因而“死灰复燃”。

(二)建立舆情善后修复机制:正面宣传、总结复盘

舆情危机退去后,国企形象和影响力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一方面,结合舆情造成的“伤疤”,企业可利用短视频平台积极强化正面宣传,增进与网民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重新树立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及时对舆情事件进行复盘总结,分析舆情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总结舆情事件带来的问题和影响,改进舆情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当下自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分析网络舆情应对的方法路径,不断提高企业快速应对、妥善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 作者:师翔  河南平煤神马环保节能有限公司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