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托现代网络媒体,提供劳模精神学习平台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平台,积极开拓网络空间,使之成为加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引导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新阵地。同时,不断创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载体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凝聚力量,共同打造“互联网+”劳模精神融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模式。一是开拓网络学习新平台。劳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具象化的表现方式,要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微信公众号、快手短视频以及微博等广大工人群体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性强且富有激励作用的精品佳作,展示产业工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直观展示出劳模形象,促进劳模精神的具象化。二是丰富劳模精神网络学习平台内容。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针对各行业劳模,打造丰富学习资源,如劳模事迹视频、经验分享讲座、精神解读文章等,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云共享平台。同时,鉴于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工人素质的高要求,平台应加入技术创新、智能制造、绿色生产等内容,以促进产业工人技能的全面提升,为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在政治领域
劳模工匠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以身作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着正能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劳模工匠的参与和支持能够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推动政策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民生。
三、加大经费和资源支持
积极争取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团队等外部机构的经费支持,与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创新项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确保劳模创新工作室能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还应为其配备高质量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帮助工作室成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趋势,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四、开拓多元化路径,增强劳
为有效宣传和实践劳模精神,必须开拓更多样的渠道,来教育引导产业劳动者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首先,建立一套系统的劳模精神宣传教育体系。全社会应进一步强化对劳模精神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手段,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制作和发布一系列关于劳模精神的宣传材料,全面展示劳模在新兴产业中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的讲座、研讨会等形式,邀请劳模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悟,增强劳模人物的感染力与劳模精神融入的驱动力,促进劳模精神入脑、入心、入一线。其次,打造劳模精神实践培育与内化机制。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强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故产业工人的工作内容和技能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党领导高度重视劳模精神的实践养成,并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不同要求。通过树立榜样、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工作、团队合作和自我提升等实践活动,劳模精神逐步在产业工人群体中生根萌芽,而这种实践萌芽也必将反馈到产业工人日常生产工作中,进而驱动他们高效精准地完成任务,持续精进专业技能,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卓越价值。最后,建立健全劳模荣誉与权益保障机制。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权益,强调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劳模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荣誉地位,其合法权益能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劳模的荣誉待遇和权益保障措施,确保劳模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作者:李春元 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