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而国有企业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党组织必须融入国有企业的工作中心,不断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不能分家,党组织也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运营中,为国有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国有企业的党组织要根据我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决定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同时对国有企业内部政策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确保党组织在国有企业当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党组织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维持国有企业内部的和平与稳定,为国有企业的长久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2、围绕中心大局,提升融入效能
聚焦国有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突出问题,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为抓手,精准选题立项,深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提升党建工作效能;以党建联建共建为载体,推动企企共建、地企共建、内部共建,实现经验互鉴、党员互动、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帮扶互助、发展互促,推动资源联享、平台共享,深度融入和引领中心工作;深化“党建+”模式运用,以“党员+”促进“支部+”,以“支部+”促进“党建+”,力促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
3、“党建+职工思想疏导”模式
进入新时代,个别职工思想意识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工作态度不够积极,政治立场开始动摇,为党建工作带来较大难题。对此,党组织应全面掌握职工工作态度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职工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对于存在偏激思想的职工,可开展“一对一”引导,帮助其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难,使其能够端正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例如,某国有企业通过开展“书记三事”化解职工“急难愁”问题,包括办公环境、生活居住条件、教育和养老等方面,近两年的时间解决了70余件问题,共计帮助100余名职工,党总支部书记还经常实地走访基层党员,“话家常”“解难题”,深得群众拥戴。
4、健全完善“数字党建”的配套保障
近年来,很多国有企业都对“数字党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经验表明,“数字党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政策、制度、技术等多方面提供配套保障,为“数字党建”的发展和应用创造有利环境。在政策方面,要密切关注国家在“数字党建”方面的方针政策。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在国家政策的大框架之下,结合国有企业实际研究出台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在确保党建数据安全的环境下实现党建数据的共享共用,更好地发挥“数字党建”作用。在制度层面,要明确并强化“数字党建”的各层级责任,细化考核指标体系,将“数字党建”建设成果与国有企业党政工作者的绩效评定挂钩,持续激发“数字党建”工作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党建方式创新、党建实效提升。在技术层面,有选择性地引进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技术与党建深层次、多方位融合,以新兴技术助力“数字党建”高质量发展。
5、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党务工作者作为党组织各项工作及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只有把党务工作者培养成既精通党建工作,又熟悉生产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让党务工作者在参与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了解国有企业业务工作,找准业务工作中的难点和堵点,及时抓准党建工作融入国有企业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作者:张薇薇 平煤股份勘探工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