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企业意识形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双重职能,还肩负着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意识形态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外部环境的多元化加剧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难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和社会观念日益多元,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与形式更加多样化。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对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使得不同思想和文化观念在企业中交织和碰撞,导致部分员工在工作中产生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往往面临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尽管企业已认识到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行政指令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上,缺乏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理论培训和理念引导。此外,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有时不能完全融合,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受到一定制约。
二、强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与策略
(一)在建章立制、体制保障上下功夫
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当前的具体问题,更要从深层次和长远的角度进行考察。第一,领导干部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比如企业可以构建一套清晰、制度性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指标体系,应围绕“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组织在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定中的作用”两大核心,制定出具体的制度安排,确保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保障和监督方面能够有效执行并真正落地。第二,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党群部门工作要以基层为重点,目的是更好地为一线员工服务。企业党组织设置、调整、优化要与企业发展同步,保证在机构变动之处党组织也随之调整。第三,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支部建设,实现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积极探索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措施办法,把攻坚克难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在重要市场开拓、重大项目承揽、重难点项目攻关、“卡脖子”技术攻克,以及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中,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攻坚克难,促使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发展推动者、创新者。
(二)改进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年龄、性别、岗位和思想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内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员工实际,引起员工的共鸣。其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手段。结合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员工心理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最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必须注重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开展和参与教育培训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当今社会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国有企业职工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员,其知识需求不断增长,而企业有责任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以满足他们多元化的成长需求。企业可结合主题教育、警示宣传、党团活动、岗前培训等内容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职工提供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规党纪、理想信念、职业技能、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内容的学习资源,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引领职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班等形式实现互动,促进职工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帮助职工更好地理解企业决策和目标愿景,并对投身工作实践产生更大的信心和热情。
(作者:李喜超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焦化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