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班组是企业的个体细胞,是企业从事安全、生产、经营、基建活动的基础,是实现企业管理提升、创效增收、构建和谐的重要阵地。企业的管理思想、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要靠班组去落实,工程生产要靠班组去保障,企业文化要靠班组去建设,企业安全效益要靠班组去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国有企业、能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1、企业班组建设的意义
班组是根据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及管理的需要,将基层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制度集合在一起的组织,也是根据企业内产品结构和加工工艺需要,将相近的工序或相似的产品模块划分的基本作业单元。当前,深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研究,不断推进班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班组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班组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而呈现出强大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创新和优良传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老三会(公司制企业中的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到“新三会(公司制企业中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改革进程中,以基层党建+班组建设为代表的基层组织始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质量控制、降本增效、创新协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石。
2、企业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路径
2.1、加强全体职工的思想建设
要建设企业的班组文化,离不开对广大职工的思想教育建设,从思想培育中潜移默化树立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让员工能更有热情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企业应定期举办关于班组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升职工的参与意愿,让职工能自发、自愿参与进来,增强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与此同时,企业应规范好班组文化的学习教育规则,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来检验职工的学习成果,以适当奖励来增强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职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与法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2.2、强化国有企业班组建设的底蕴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大政方针,又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日常管理,推进企业组织架构与运行良性发展。因此,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从理念、组织、手段到结果的一个完整体系。在推进企业班组建设中,需要以更加成熟的管理体制、更加高超的管理能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基层管理不断展现新面貌,进一步彰显作为企业生产经营基础单元的班组作用。这就促使国有企业以制度建设为红线,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弘扬企业自身独特文化,创新班组建设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平台,推动企业包容性发展,创造中国企业治理的先进模式,探索企业管理的“中国模式”,不断推进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3、注重完善班组考核制度,打造业绩引导“主力军”
班组建设是一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工程,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设立班组建设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任班长,各部门主任或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班组绩效考核奖励激励机制,把安全生产经营指标精细分解至每个班组,把班组重点工作完成或创效增收的业绩与绩效考核的结果相挂钩,建立公平公正、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办法。企业应最大限度地给予班组长奖金分配权,加强班组长个人业务能力素质的培训,增强班组长的行为能力和分配的公正性。实施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分配制度,形成“干一线工作光荣、干一线工作挣钱”的良好氛围。
(作者:田山岭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