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迅速,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探索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导航。企业文化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底蕴,因此企业文化也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备时代特点和创新特点。具体来说,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职工无论是从事设计方面的,还是从事技术操作方面的,都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并通过创新使得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中,从而实现职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二是体现个体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当前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企业,它们在所有制方面存在差异,在结构形式方面也存在差异。除此之外,企业职工也是各有特色。因此,每个企业都具备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企业独特的个性差异。三是具备全面性特点和多样性特点。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展现的是企业的内涵,这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内容。
2、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
2.1、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
国有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均可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与平台,国有企业要采取多种方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组织机制、绩效激励措施结合在一起,全力拓宽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渠道与途径,进而构建起有序、规范的管理制度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企业文化逐渐转化为可考核、可操作、可描述的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可执行力。通过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融合,推动国有企业朝着核心价值观不断前进。
2.2、深化改革建立制度
深化改革建立国有企业的制度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途径之一,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企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作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路径。国有企业要建立符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建立合理的文化体系,并及时对企业职工的思想进行更新,解决企业职工在工作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利益,增强企业职工间的凝聚力。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可以发挥对企业职工心理的稳定作用,发挥职工对于企业工作岗位的使命感,使职工积极投入企业创新发展的行列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保证。
2.3、强化示范引领,实现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发挥自身在其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职工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情况,主动为职工提供帮助,让职工能在参加岗位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上级实施的宣传,树立统一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领导要注重职工发展渠道的畅通,帮助职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让职工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职工在岗位上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示范引领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合理应对企业在发展时面临的各类难题。管理者要依据企业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在了解职工情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导职工成长,在发挥职工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提高企业整体价值。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参与企业文化宣传活动,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使企业文化氛围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特点,在润物无声中增强职工对文化的认知,使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让职工感到强烈的成就感。
(作者:王威 河南能源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