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优势转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国有企业党组织需在干部人才工作中发挥绝对领导作用,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监督全过程。例如,通过完善党委(党组)在干部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的运行机制,确保党组织对重要人事任免的主导权。某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在中层干部换届调整中,党委提前谋划,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深入调研岗位需求,依据党组织的选人标准,精准选拔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为企业在能源转型关键期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严管厚爱、宽严相济原则,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建立健全干部人才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人才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通过完善述职述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对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同时,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干部人才监督管理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干部人才的履职情况、廉洁自律表现等信息。某国有金融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信贷审批、资金运营等关键岗位干部人才的业务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风险行为,确保干部人才廉洁从业、规范履职。
二、党建优势转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融入“一杯两赛”机制,拓展识才用才路径
在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的过程中,企业创新“一杯两赛”机制完善人才发现与任用渠道,需重点聚焦竞争选拔、全面评估、长效激励三个核心维度开展系统化设计。尤其是在具体实施层面,必须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为基准,将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四大要素融入劳动竞赛、技能竞赛考核标准,进而构建精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人才评价标准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同时,各业务单元应结合工作实际设置特色赛道,打造涵盖日常运营、专项任务及应急处突等场景的竞赛单元,强化实践导向,突破传统偏重理论测评的局限。赛事需采取梯度推进策略,从初赛检验基础能力,到复赛评估综合素质,再到决赛测试应急处置与资源协调能力,分阶段实施递进式考核机制,形成循序渐进且全面覆盖的考评体系。
(二)以“严管厚爱”为原则,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
党建引领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推行“党建+绩效管理”,将“落实党建责任”“发挥党员作用”等指标纳入干部考核,权重不低于30%;建立“八小时外”监督网络,通过党支部与家庭“双线联系”、社区党组织反馈等方式,掌握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情况,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激励与容错并重的担当保障机制设立“党建创新奖”“攻坚克难奖”,对在改革创新中作出贡献的干部给予专项奖励,且优先纳入晋升通道;明确“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情形,对因政策不明、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经党组织认定后可免责或减责,某省国企近两年为15名干部容错,鼓励其继续牵头改革项目。
(三)深化“双青工程”实践,夯实梯队育人机制
“双青工程”采用双向培养模式,通过整合青年人才储备和导师带教机制,有效衔接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解决传统培养方式中衔接不畅的问题,为组织持续注入活力。双轨并行的培养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传授专业技能、指导实战经验和培养价值理念三重保障,可同步提升其职业能力与组织归属感。同时,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架构能够使干部队伍形成科学梯度,突破传统论资排辈的选拔局限,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勇挑重担。企业应结合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在青年骨干培养方面建立分层分类的选拔机制,结合岗位胜任力要求和发展潜力评估,制定差异化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应设置理论研修、轮岗实践、项目攻坚三大核心模块,以实战为导向,通过参与重大项目、牵头专项工作、负责创新课题等方式,加速青年干部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
(作者:王浩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