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研究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韩诚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7-29    

1、建立纪检监察制度体系

完善的纪检监察制度应涵盖工作程序、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权力范围等多个方面,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规范纪检监察工作程序是制度建设的基石,通过制订明确的工作流程,可以确保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序开展,克服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是确保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国有煤矿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纪检监察工作流程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学习,增强履职政治担当

对于纪检干部而言,政治忠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深深烙印在每一位纪检干部的心中。纪检干部要持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站位,确保能够精准找到服务新时代党的伟大使命的切入点和发力点,致力于将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中得到切实执行,确保其产生实效。纪检干部应深入钻研党的路线、方针及政策,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学习纪检监察工作的最新要求,从而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应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念,自觉服从整体利益,对于党中央的倡导要积极响应,对于党中央的决策要严格执行,对于党中央禁止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应勇敢地与任何损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引导和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共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

3、提高纪检监察相互监督的能力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的目的不只是要整合监督权,实现监督权力的叠加增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权力的优化,达至“1+1>2”的监督效果。传统意义上的权力优化,往往关注的是机关内部相同权力之间的“加减乘除”,很少涉及不同部门、不同权力之间的整合。纪检权与监察权同构并形成了新的监督权,首次形成了党的监督权和国家监察权的权力组合,所以纪检监察权的优化除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权力优化外,还应对纪检权与监察权之间形成的监督权进行理顺和重构,并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监督权纳入权力优化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形成纪检监察相互监督的体制机制,增强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

4、构建采购纪检监督“技术”

创新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党建工作部(纪委办公室)可以每一次招标作为一个检测单元进行相关的评价建议,了解招标选择策略与招标企业业务过程管理的得失,进而实现招标采购纪检监督后评价。通过建立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招标采购后评价模型。建立指标模块和评价模块;指标模块存储有关于招标采购投人和招标采购产出的指标评价体系,指标模块用于获取相应于一级指标的评价参数;评价模块存储有基于DEA模型的有效性测定模型,用于输入评价参数至有效性测定模型,确定采购效率评价值。通过建立招标数据库,根据后评价需求开发建模,纪检部门可针对项目特点,选取所需参数即可实现有效项目的抽取结果输出,组建监督小组更加科学高效、有的放矢地编制后评价方案,大幅降低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断促进后评价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5、聚焦廉洁风险权力运行,准确把握监督的边界

一是纪检监察机构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高压态势,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持久性、复杂性、艰巨性,特别是“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努力摆脱监督主体受制于客体的尴尬局面,构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及保障性的“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大纪检格局。二是聚焦廉洁风险机制体制,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着力探索有效监督的方法。在持续深入学习党纪、国法、“家规”的基础上,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三是聚焦廉洁风险破局思维,突出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高标准扎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纪检组织在国有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诚    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