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这一名词是一种统称,泛指具备特殊制作技术的人才或以其制作技术为职业的阶层。工匠植根于人类的手工业活动之中,是工具生产、运用、维护、创新设计的主体,历史源远流长。即使发展到机器大生产时代,工匠在人类生产活动之中仍然无法替代。因为手工活动的灵活性或自由度,是机器永远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以说,工匠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生产系统的“润滑剂”。工匠制作产品,品质是前提,创新非必然。创新是基于大量重复性工作,重复性工作都是工匠完成的,工匠精神是促进工匠创新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工匠精神就是专业、专注且追求极致的精神,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将工匠精神概括为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五个方面。
2、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2.1、创新工作机制
基于现代国有企业的特点,思政工作机制要进行适当的创新,切实体现其在教育人、引导人和关心人等方面的作用,赢得广大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并且主动参与到思政工作中。首先,理念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国有企业要秉承人本理念进行思政工作机制创新,重视员工的思想动态,根据员工的精神诉求和文化需求,对思政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全面以人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其次,思政工作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人资配置、文化建设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发挥企业文化规范人和影响力的作用,促使员工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同时,企业还要通过机制创新切实将思政工作转变为企业参与竞争的生产力和原动力,以党建指导企业生产;最后,党务干部要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制度建设,将其作为推动思政工作的切入点,保证工作机制有效落实,便于思政工作的有序推进。
2.2、加强对思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工部门或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积极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企业党委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群组织协调、职工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委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仅是政治任务的需要,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内在要求。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考核体系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要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做到“四落实”(落实企业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职工群众参与);“四规范”(规范管理制度、工作程序、规范活动载体和活动场所);“四加强”(加强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宣传和教育);“四提高”(提高认识水平、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2.3、坚定文化自信文化
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一方面,健康积极的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浸润在健康积极文化环境中的员工会自觉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延展了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在大方向提供导向。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同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识。(作者:杨莉莉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