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领导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郑州轻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组建“三产联兴乡村队”,以“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价值共创模式”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聚焦内乡县水沟村和博爱县西张赶村,将学科专业特色与社会服务紧密融合,用青年智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青竹破土焕新机,青年智慧助振兴
西张赶村作为焦作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村,拥有着悠久的竹林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竹文化底蕴。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以竹资源为核心,融合农业种植、竹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发展模式,“竹林经济”已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图为三产联兴乡村队与当地负责人合照
团队重点考察西张赶村如何将第一产业(竹材、竹笋种植)、第二产业(竹编工艺品、竹家具等加工)与第三产业(竹林观光、生态康养、竹文化体验、研学旅行)进行有机串联与融合,进一步挖掘竹产业的经济潜力和文化价值。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专业所学,团队成员为西张赶村竹产业发展和三产融合提出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建议方案,如深化竹文化挖掘、引入运营人才、发展智慧竹园、探索碳汇交易、拓展线上营销渠道、优化利益分配机制等。
图为当地负责人为团队介绍竹林背景
西张赶村的实践为研究生课堂理论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让研究生深刻体会到乡村发展的复杂性和广阔前景。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西张赶村的“竹林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高校力量。磨头镇及西张赶村相关负责人对研究生团队的务实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能与高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竹林经济”的繁荣发展。
贡菊故里探振兴,智慧火花献乡村
内乡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汇水区,内乡在春秋称“郦邑”,素有菊乡之誉,“郦邑贡菊”的名字由此而来。内乡县岞岖镇水沟村是郦邑贡菊种植基地,2013年在5000亩有机茶园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建成“郦邑贡菊”千亩精品示范园。
图为志愿服务团队在郦邑贡菊种植基地
2023年至2025年,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郑州轻工业大学研究生志愿服务团队多次走进著名的郦邑贡菊生产基地——水沟村,开展以“五个振兴”为核心的深度调研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志愿服务团队成员与水沟村的工作人员、村民代表、“郦邑贡菊”负责人多次召开研讨会,系统梳理总结水沟村在推动“五个振兴”,尤其是依托郦邑贡菊特色产业带动全面发展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如“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菊旅融合的探索、党建引领下的有效治理等)。聚焦发展中的短板和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如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溢价有待提升、专业人才短缺、菊文化挖掘深度不够、部分基础设施需完善等),展开热烈讨论。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与深度交流,全面把脉水沟村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方面的振兴现状,总结经验,诊断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和发展建议,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青年智慧。
图为志愿服务团队与郦邑贡菊生产负责人合影
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与复杂挑战,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他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耳朵倾听民声,用头脑思考对策,为水沟村乃至更多乡村依托特色产业实现“五个振兴”全面协调发展贡献了宝贵的青春智慧。水沟村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学子带来的新视角、新思路令人耳目一新,所提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期待未来能与高校和青年群体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绘制水沟村贡菊飘香、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