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政工干部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一)凝聚企业发展合力,筑牢生产经营的思想根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和资金,更在于人的凝聚力。政工干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将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目标上来,为生产经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企业面临改革转型、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黏合作用”尤为突出。例如,当企业推行组织结构调整或薪酬制度改革时,职工难免出现疑虑和抵触情绪。政工干部通过政策解读、情绪疏导等工作,能帮助职工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长远价值,消除“等靠要”的消极心态,引导职工以积极姿态参与改革。这种思想上的共识转化为行动上的合力,可有效降低改革阻力,确保生产经营平稳推进。
(二)维护企业和谐稳定,夯实社会治理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内部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安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化解矛盾、凝聚共识,为企业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进而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在化解内部矛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减压阀”作用。企业运行中难免出现劳资纠纷、团队冲突等问题,政工干部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能防止矛盾激化。例如,当职工因绩效考核结果产生争议时,政工干部可组织双方沟通,解释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同时听取职工的实际困难,推动制定更公平的考核办法。这种“柔性化解”方式,比单纯依靠制度约束更能从根本上消除矛盾隐患。
二、深度融合的突破路径
(一)以理念革新为先导,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融合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政工干部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首先需要打破传统“单向灌输”的思维定式,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一方面,政工干部要摒弃“高高在上”的管理心态,将职工从“思政工作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例如,在制定思政工作计划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职工的思想困惑与发展诉求,让思政工作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将思政工作与职工个人成长、企业发展目标相结合,向职工传递“思政工作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助力个人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念,让职工认识到思政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思政工作中来。
(二)强化思想认识融合,筑牢工作根基
思想认识的统一是政工干部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前提。只有政工干部与职工在思想层面达成共识,才能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政工干部要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摒弃传统“单向灌输”的思维模式,深刻认识到职工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更是企业发展的主体。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论述,政工干部要明确自身职责不仅是传达政策、教育职工,更要倾听职工心声、解决职工困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成长发展紧密结合。例如,在企业改革转型时期,政工干部应主动了解职工对改革政策的看法和担忧,将政策解读与职工实际利益相结合,让职工认识到改革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对企业决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部分职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形式主义”,与自身工作无关,这种观念会阻碍融合的推进。政工干部可通过案例讲解、成果展示等方式,让职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在解决企业矛盾、提升团队凝聚力、促进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实际作用。比如,通过宣传优秀职工在思想政治引领下实现职业突破的故事,让职工明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自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引,从而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
(三)完善工作机制融合,保障长效性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是确保政工干部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合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政工干部与职工代表座谈会,通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应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确保职工的声音能够及时传递给政工干部,政工干部的工作思路也能被职工理解和支持。同时,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等,为职工提供多种表达诉求的渠道。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政工干部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情况纳入考核体系,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工作开展的数量和形式,更要注重职工的满意度和工作实效。可通过问卷调查、职工访谈等方式,了解职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政工干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这一机制能促使政工干部更加重视与职工的融合,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作者:张建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井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