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间虽小,但是离家近,不农忙的时候就在这里上班,给我家增收了不少钱那。”这是寺湾镇党委书记何丽在西营村伞配件加工厂询问工作的脱贫户时的回答。
伞产业就业门槛低,工艺简单易学,就业灵活,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自《中共淅川县委办公室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关于支持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以来,寺湾镇持续关注镇内伞产业加工点发展情况,设立伞产业专班,科学制定伞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入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伞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全镇已有5处伞产业加工点,带动近300户家庭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
为推进伞产业健康发展,寺湾镇党委书记何丽及其他班子成员,定期寺湾镇伞产业加工点进行走访指导。与车间就业的脱贫户亲切交谈,询问其待遇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希望他们抓住就近就业机会,安全为主,努力工作,实现增收致富。同时与车间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相关技术、管理、销售等情况,也希望他们能不断优化环境,保障待遇,安全生产,持续增收。
寺湾镇将进一步保持产业发展定力,围绕制伞产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立健全微小企业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互动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同时不断向周边辐射,拓宽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小产业、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