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宣传国家创新政策、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阐释企业创新战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开展哲学思维培训、创新方法讲座等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员工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企业氛围,鼓励员工敢于质疑、勇于突破,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创造良好环境。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当前,尽管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重业务、轻思政”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不佳。一方面,部分企业将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投到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中,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软指标”,缺少充足的硬件支持和资源支持,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工作方式单一,工作路径落后,思想上缺乏创新性,工作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职工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此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变化,这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强化创新使命教育,锚定创新方向
将“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核心内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与行业趋势,向员工传递“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任务,而是全员的责任”的价值认知。例如,通过“创新先锋讲堂”,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带头人分享创新案例,解读创新对企业生存、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组织“企业创新史回顾”主题活动,梳理企业发展中因创新突破困境的关键节点,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创新即生存力、竞争力”,从而主动将个人创新与企业发展目标对齐。
(二)发挥“群团桥梁作用”,凝聚创新合力
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搭建“思政+创新”的联动平台,激发不同群体的创新活力。例如,工会可牵头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为政工干部与技术骨干、一线员工搭建沟通桥梁——政工干部负责思想引导、资源协调,技术骨干负责专业指导,员工负责提出创意与实践,形成“思想引领+专业支撑+全员参与”的创新协作模式;共青团可开展“青年创新攻坚项目”,针对青年员工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围绕企业新兴业务(如数字化转型、绿色生产)设立创新课题,配备思政导师与技术导师,帮助青年员工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同时培养其“敢于担当、勇于突破”的创新品格。
(三)推动“党建+创新”结对共建,发挥党员引领作用
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员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例如,开展“党员创新先锋结对”活动,由党员技术骨干、党员管理干部与普通员工结成“1+1”或“1+N”帮扶对子,党员不仅要向结对员工传授专业技能、创新方法,还要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其创新中的思想困惑,及时进行引导;组织“党员创新攻坚队”,围绕企业重大创新项目(如新产品研发、关键技术突破)成立临时党支部,以“支部带项目、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带动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强化“党员要在创新中冲在前、干在先”的责任意识。
(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企业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企业组织职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扶贫帮困、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企业更要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职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帮助员工掌握心理调适方法,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心态,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绩效考核、晋升等挂钩,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思想政治表现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优先提拔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激发员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于嘉葆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