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检监察在国企采购风险防控方面的作用
(一)监督约束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对国企采购全过程的监督,确保采购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在采购前期,对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的资格审查等环节进行监督,防止出现违规设定采购条件、排斥潜在供应商等问题。在采购实施过程中,监督开标、评标、定标等环节,确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和人为干预。在采购后期,对合同履行、验收付款等环节进行监督,防止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勾结,损害企业利益。通过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采购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对采购人员形成有效约束,降低采购风险。
(二)教育预防作用
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高采购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采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廉政准则和企业采购管理制度,剖析采购领域的典型案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采购人员深刻认识到违规违纪行为的危害性,筑牢思想防线。此外,通过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采购环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整改督促作用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制度漏洞、管理缺陷等问题,纪检监察部门督促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措施,完善采购管理制度与流程,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防止问题反弹,持续优化采购风险防控体系。
二、纪检监察在国企采购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很多国企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和纪检监察工作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部分采购人员对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违规操作。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处罚不够严厉,导致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部门协作不畅
在国企采购风险防控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的问题。由于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在采购监督过程中出现重复监督或监督空白的情况。例如,在供应商管理方面,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可能会出现采购部门提供的供应商信息不完整,纪检监察部门无法全面了解供应商情况,从而影响监督效果。
三、加强纪检监察在国企采购风险防控中的对策
(一)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
加强对国企采购管理制度和纪检监察工作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制度执行考核机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严格执行制度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二)完善部门协作机制
明确各部门在国企采购风险防控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采购、财务、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采购风险防控中的问题。在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例如,采购部门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采购计划、供应商信息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对采购结果进行审计,共同保障采购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三)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选拔具备采购、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改善队伍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优化纪检监察队伍结构,选拔具有采购、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充实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交流研讨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监督工作水平。同时,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监督工作公正、廉洁、高效开展。
(作者:唐浩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租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