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传来捷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陇海书院柴宇龙带领的参赛团队,在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7万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两项Meritorious Winner(一等荣誉奖)。不仅成为该校首位在国际顶级学科竞赛中实现"双奖"突破的学子,更以"一年双冠"的壮举刷新该校国际赛事获奖记录,这次突破标志着郑州铁院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竞赛舞台上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从0到1:以动态博弈破解农业难题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大学生竞赛之一,对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英文写作、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2025年,柴宇龙带领团队选择了命题为《Making Room for Agriculture》(为农业让路)的全球性农业发展赛题。该题融合了生态、政策、经济与算法多领域知识,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
面对高强度的英文资料阅读和建模压力,团队不退反进,创新性提出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的建模框架。作为团队负责人柴宇龙巧妙融合细菌鲸鱼优化算法(BWO)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PSO),对农药施用策略与生态系统响应进行阶段性优化;进一步通过构建“农药-天敌”非线性微分方程系统,量化生态系统中天敌恢复和农药残留的动态过程。为实现智能调控,他还引入深度Q学习算法,模拟智能体在农田生态中的施药策略选择路径,实现策略自动迭代与学习。
最终,这份融合博弈论+生态模拟+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建模论文,在短短96小时内完成,正文25页、附录30余页,逻辑严谨、算法新颖,获得竞赛专家组高度评价,成功斩获Meritorious Winner一等荣誉奖,并成为该校首次在MCM赛道中获得一等奖的代表性成果。
“码上飞跃”育人才:从“独行侠”到“领航者”
如果说这次竞赛是一场智慧的较量,那么柴宇龙的成长更像是一场厚积薄发的奋斗长跑。自大一入学起,他便对人工智能与建模算法产生浓厚兴趣。从一人敲键盘的“独行侠”,到领衔团队冲击国际赛场的“领航者”,他的故事,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高职青年向光而行。
2024年,在陇海书院“竞赛育人”理念引导下,柴宇龙发起创立“码上飞跃”竞赛创新工作室,短短一年,工作室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8项,涉及数学建模、信息安全、工业设计、ROS仿真等多个领域。团队成员通过实战式训练,不仅实现了技术能力的跃升,更在协作中培养出跨学科整合与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柴宇龙深知,科技创新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展示,更是团队智慧的融合。他在带领团队拼搏中不断成长,也让“码上飞跃”成为郑州铁院校园里一张亮眼的竞赛名片。
榜样的力量:高职教育迈向“国际舞台”
柴宇龙团队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育人战略成果。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强高职人才国际竞争力培养”号召,依托陇海书院特色育人平台,持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构建起“课程教学+竞赛训练+项目实战”的三位一体融合育人体系。
此次在MCM竞赛中实现“双一等奖”的突破,不仅是对柴宇龙团队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视野的有力证明。作为全国高职教育的典型代表,郑州铁院用实践证明:只要搭建好舞台,高职学子一样可以在全球最高水平的竞技场上崭露头角,赢得尊重。
写在最后:以青春逐光 以奋斗生辉
从深夜实验室到国际赛场,从一纸算法到一项荣誉,柴宇龙用行动告诉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奋斗的青春最闪耀。他不是天赋异禀的“天才少年”,而是一位在梦想道路上不断奔跑、不惧失败、不甘平凡的“追光少年”。
他的故事,是郑州铁院“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融合育人的缩影,更是中国高职教育加速融入全球竞争舞台的时代注脚。未来,郑州铁院将继续为青年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更多高职学子敢闯敢拼的热情,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