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探析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李振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5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价值导向的同质性

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要指引,其核心在于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则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发展导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价值层面来看,二者在“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社会和谐”等理念的践行与追求上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与呼应。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例,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通过理论宣讲的方式,深入解读爱国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丰富内涵;文化建设则依托红色影视、革命纪念馆等多元载体,潜移默化地传递深厚的爱国情怀。二者在不同维度的探索与实践,都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两者在促进人的发展进程中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思想政治工作聚焦思想境界的提升与政治素养的培育,文化建设则着力于审美感知的塑造与人文精神的涵养,二者共同构建起促进个体成长的多维路径。以某高校的实践探索为例,“思政铸魂、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下,“经典研读”等文化课程与“形势与政策”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深化了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知与接纳,逐步实现认知、情感、意志与行动层面的和谐发展。

(三)实践载体的互通性

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之间存在着紧密且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从实践层面观察,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需要依托文化形式来具象化表达,例如主题班会、先进事迹分享等活动,在本质上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涵;而文化建设若想稳健发展,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导向上的保驾护航。以某社区实践为例,在 “邻里文化节” 系列活动中引入 “最美家庭” 评选环节,这种将传统美德培育与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尝试,在提升居民文化生活品质的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教育的潜移默化。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一)内容层面:价值理念的互嵌式融合

在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从三个维度实现文化与思政的深度交融:一是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表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如创作主题地方戏曲、短视频,或在城市景观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元素,像某省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借助漫画、楹联等载体解读抽象概念;二是红色文化的时代性转化,挖掘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思政资源并赋予新内涵,某企业将“三线精神”与当代创新精神结合,通过剧本杀、情景剧等形式开展创作大赛,传承精神的同时强化创新使命感;三是行业文化的思想淬炼,各行业结合自身特色培育文化并融入思政要求,如金融行业打造“诚信金融”文化,以案例警示结合历史展览,教育行业构建“师德师风”文化,将规范融入书画展、诗歌朗诵等活动,推动职业素养要求升华为文化自觉。

(二)载体层面:活动平台的创新性融合

在融合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通过以下方式深化二者结合:其一,拓展文化阵地的思政功能,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增设思政教育板块,如某市级博物馆以“党史文物中的初心”专题展览传递党的执政理念,社区文化站通过“理论微课堂”实现文化活动与理论学习的衔接;其二,融合应用新媒体技术,借助短视频、直播、VR等技术打造平台,例如高校开发“红色文化VR展馆”,企业以漫画形式解读法规与道德;其三,发挥品牌活动的双向赋能作用,打造“文化大讲堂”“邻里故事会”等兼具思想性与文化性的活动,提升居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三)机制层面:组织保障的协同性融合

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进程中,需从组织、人才、评价多维度协同发力:在组织领导机制上,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文化部门协同的工作小组,如某央企成立“思政-文化融合办公室”,由党委书记兼任主任,通过定期联席会议统筹主题教育与文化活动,杜绝“两张皮”现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着力培养既懂思政工作又通文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借助交叉任职、专题培训等途径,例如某省“双师型”人才计划已培育120名能同时策划思政与文化项目的骨干;评价体系构建上,将融合成效双向嵌入考核,在党建考核中增设“文化活动思想含量”指标,文化评奖中加入“价值引领作用”维度,像某单位要求“优秀文化项目”需达到“参与率≥80%”且“员工思想认识提升度≥70%”,以此提升融合质量。

作者:李振  永煤集团总医院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