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郑州大学“厨余变资源 三进促振兴”团队的青年学子们,以青春之姿,勇挑时代重担,深入基层,将专业知识与习近平考察南阳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为乡村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力量。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农村的餐厨垃圾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生态环境和绿色产业升级的瓶颈。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区域淅川渠首的生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由生态与环境学院、商学院学生组成的团队,带着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踏上了征程。
团队秉持“进企业学技术、进农村做服务、进社区广科普”的三大行动理念,开启了他们的乡村振兴之旅。在淅川县,他们首先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深刻领会习近平主席关于“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随后深入淅川县餐厨垃圾处理厂,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为设备优化出谋划策,将国创项目成果积极应用于实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诠释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心。
在内乡县,团队探究污泥资源化利用与特色中药材种植业结合模式,为合作社提供土壤检测服务和科学种植建议。同时,走进内乡县中医药博物馆,挖掘中医药文化与生态治理、绿色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们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户发展特色种植业,提升农产品质量与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在南阳市卧龙区中国月季园,团队学习习近平主席考察南阳时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分析月季种植产业中的生态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当地绿色产业升级提供专业建议,让国创项目成果在花卉种植产业中绽放光彩。
社旗县的行程中,团队前往餐厨垃圾处理厂调研处理工艺差异,提供设备优化对比建议,推动企业提高处理效率和环保水平。同时,在内乡县小钱月季百亩基地,为农户开展有机肥料使用培训,向社区群众普及环保知识,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不仅助力乡村生态治理、推动绿色产业升级、促进环保知识普及,更培养了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担当。“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紧密相连。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郑州大学“厨余变资源 三进促振兴”团队的青年学子们,在习近平思想的指引下,以青春之名,践行使命担当,为乡村生态振兴和绿色产业发展书写了一篇壮丽的青春华章,让青春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