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文化作为凝聚力量、塑造价值导向的核心载体,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和支撑,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与行为规范。在经济新形势下,国企既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又要承担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将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可有效推动企业兼顾市场导向与政治导向。通过二者整合,能够强化员工归属感与责任感,提升组织凝聚力、执行力,为企业战略落地注入精神动力与价值保障,将党的理论优势内化为企业发展的现实优势,最终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政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政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二者如同企业生命体的血脉与神经:政工工作提供方向导航的“价值罗盘”,企业文化则构成滋养发展的“精神土壤”。从目标维度看,政工工作倡导的政治觉悟与职业道德构成企业文化的根基性内核,例如合规经营理念源于廉政教育要求;而企业文化倡导的创新精神与客户导向,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为人民服务”核心在商业场景中的具象延伸。从功能实现看,政工体系通过组织网络传达政策方针,如同为文化体系输送思想养料;文化载体则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员工可感知的仪式活动,反向提升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二)政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机制
二者融合需突破物理叠加的初级形态,构建化学反应的生态循环:在决策层面建立“双螺旋”传导机制,使思想建设规划与文化落地路径同频共振。某制造企业以党建目标分解驱动“车间文化角”建设,将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改造为技能传承基地,实现政治要求向岗位实践的渗透。在内容层面形成价值解码枢纽,例如将“工匠精神”主题宣讲转化为“微创新提案大赛”,用行动载体承载思想内核。最具突破性的是反馈闭环的建立——当青年员工通过企业文化积分兑换培训资源时,其参与度数据反向优化思政教育内容结构。
三、国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路径
(一)建立价值引领型文化机制
新时代企业发展进程中,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对企业文化的引导方向与生存活力起到决定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若要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需从制度构建与机制完善两方面着手,打造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具体而言,企业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整体发展战略,通过制定配套制度、行为规范与实施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经营理念有机结合,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清晰感知价值导向的实际作用。此外,在企业制度执行与行为规范落实过程中,应充分融入公平、公正、责任等价值理念,引导员工在遵守制度的同时自觉认可企业文化内涵。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随着信息化与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难以全面满足当下员工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资源与互动式传播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员工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比如,通过搭建内部网络平台、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和制作视频课程等方式,企业能够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让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更直观、生动的效果。
(三)多元化教育培训与思想政治引导
在国企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过程中,多元化教育培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将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价值理念教育相结合,既能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又能增强其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思想政治引导需兼顾日常工作规范与专项教育:一方面,将思想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标准;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情境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种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可避免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单一性,提高职工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进而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成思想政治共识,塑造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氛围,强化职工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与精神动力。
(作者:刘剑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现代服务分公司)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