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滴灌”治“顽疾” 淬火强基固堡垒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胡海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28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统领,以解决突出问题、建强班子队伍、提升组织力为核心,精准聚焦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通过精准摸排、科学施策、靶向整改、巩固提升四个维度持续发力,2025年确定的1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的组织根基。(8月20日,人民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稳,则大厦坚;末梢灵,则肌体健。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的今天,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绝非“一阵风”的运动式治理,而是一场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固本之举。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个别地方、个别领域,仍有一些党组织处于“亚健康”甚至“抱病”状态,有的班子不强,书记“头雁”作用弱化,群雁无首、人心涣散;有的制度不彰,“三会一课”徒有其形,组织生活“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有的服务不优,与群众“隔着一堵墙”,对百姓疾苦“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有的纪律不严,党员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这些“顽瘴痼疾”如同肌体上的“堵点”,侵蚀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削弱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气、精准施策的智慧,予以坚决整顿。

对症下药,以“精准把脉”取代“大水漫灌”,让整顿“靶向”更明确。软弱涣散的“病因”千差万别,其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倘若不经深入调研、不辨病根所在,就搞“一刀切”“一锅煮”,用同一副“药方”去治百样“病”,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甚至治标不治本。整顿工作必须按下“暂停键”,先念好“查”字诀。要组建精干的调研队伍,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通过个别访谈、民主测评、实地察看等方式,把“病症”摸透、把“病因”挖深。要建立“一支部一档案”的整顿台账,将问题清单、整改责任、完成时限清晰“画像”,确保每一项整顿都有的放矢。这种“庖丁解牛”式的精准诊断,是后续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唯有靶向精准,方能药到病除。

固本培元,以“选优育强”激活“头雁效应”,让堡垒“核心”更坚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书记,是盘活整个支部的关键。许多软弱涣散党组织“弱”就弱在班子,“散”就散在核心。因此,把“领头雁”选好、育强、管住,是整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拓宽“选”的视野。要打破地域、身份、行业的壁垒,把党性强、能力优、作风正、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从致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为基层注入“源头活水”。另一方面,要加大“育”的力度。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不仅要进行政治理论的“充电”,更要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群众工作等实际课题开展“赋能”,让支部书记既“红”又“专”,成为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行家里手”。同时,要健全激励关怀和监督约束机制,让干得好的有盼头、有奔头,干不好的有压力、有危机,真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淬火成钢,以“熔炉重塑”严肃“组织生活”,让党员“党性”更鲜明。党的组织生活是锤炼党性、砥砺初心的大熔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一个共性特征,就是组织生活“炉火”不旺,甚至“熄火跑烟”。整顿工作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治本之策,重新点燃这座“大熔炉”。要坚决扭转“三会一课”娱乐化、形式化、随意化的倾向,让每一次会议、每一次党课都成为一次政治学习的“加油站”、思想交流的“互动区”、党性锻炼的“练兵场”。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让组织生活会真正“红脸出汗”,充满“辣味”,坚决反对“一团和气”的好人主义。更重要的是,要推动组织生活与中心工作、群众需求深度融合,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将党性锻炼的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绩,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作者:胡海)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霍翔

上一篇: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