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武装保卫工作的实施思路探析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付晓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17    

一、强化队伍建设,筑牢维稳及武装保卫根基

队伍是维稳及武装保卫工作的核心力量,其专业性直接决定工作实效。需从人员选拔、技能培训、思想建设三方面同步发力。人员选拔应兼顾体能与责任心,优先吸纳具备应急处置经验或退役军人,补充新鲜血液时注重考察应变能力,避免仅以“资历”论优劣。技能培训需常态化,内容涵盖基础格斗、消防实操、智能设备操作等,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实战演练,模拟突发聚集、设备险情等场景,提升团队协同作战能力。

日常管理中,需建立清晰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巡逻、监控、应急响应等岗位职责,避免因责任模糊导致推诿。同时引入考核激励机制,将隐患排查数量、应急处置效率等纳入绩效,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表彰,对失职者严肃追责,形成“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激发队伍主动性。

二、运用智能技术,提升防控效能

新形势下,单纯依靠“人防”已难以满足需求,需结合智能技术构建“技防+人防”的双重防线。在关键区域部署高清监控与智能报警系统,实现异常行为自动识别,如夜间未经授权移动、区域闯入等,系统可实时预警并推送至保卫终端,缩短响应时间。引入电子门禁与人脸识别系统,替代传统人工登记,既提高出入管理效率,又减少人为疏漏,尤其适合人员流动频繁的企业。

对于厂区范围较大的企业,可采用无人机辅助巡逻,弥补地面巡逻盲区,通过航拍实时传回画面,及时发现围墙破损、偏僻区域异常等情况。同时,建立数据化安全台账,将日常排查的隐患、处置记录等录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预判安全风险趋势,如某区域隐患反复出现,可针对性加强防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技术应用需避免“重采购轻维护”,需安排专人负责设备检修,确保监控不卡顿、报警不延迟,定期升级系统算法,提升异常识别准确率,防止因技术故障导致防控失效。

三、完善联动机制,强化内外协同

维稳及武装保卫工作并非孤立存在,需联动内外资源形成合力。内部需加强与生产、行政等部门的沟通,生产部门提前通报大型设备调试、物料运输等计划,保卫部门可提前部署警戒;行政部门及时反馈员工动态,对可能引发矛盾的因素提前介入疏导。建立月度沟通会制度,共享安全信息,确保各部门安全责任衔接无死角。

外部需主动对接属地公安、消防等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通报企业安全状况,联合开展应急演练,明确突发事件时的支援流程。如遇群体聚集等复杂情况,可快速请求外部支援,形成“内处联动”的处置格局。同时,畅通员工反馈渠道,鼓励员工通过线上平台或意见箱举报安全隐患,对有效举报给予奖励,调动全员参与积极性,让维稳保卫从“少数人负责”变为“全员共治”。

四、聚焦风险预判,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新形势下,安全风险更具突发性与复杂性,需建立“预防为主、快速响应”的应急体系。日常需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结合企业业务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点,如生产安全、人员冲突、外部冲击等,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处置步骤、责任分工、资源调配等内容,避免遇事手忙脚乱。

预案需定期组织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可行性,如模拟设备故障引发的次生灾害、群体聚集事件等,通过演练发现预案漏洞并及时修订。同时,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消防器材、医疗急救包、通讯设备等,确保应急时“拿得出、用得上”。

五、加强思想引导,营造安全文化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维稳及武装保卫工作的基础。需通过内部宣传栏、例会等渠道普及安全知识,剖析典型案例,让员工认识到安全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针对新入职员工,开展专项安全培训,明确企业安全要求与个人责任,从入职初期筑牢安全意识。

同时,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对工作压力大、情绪异常的员工及时疏导,避免因个人矛盾升级为群体冲突。组织安全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应急技能比武等,以趣味形式强化安全意识,让“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规范”的文化氛围,从思想根源减少安全风险。

(作者:付晓平 现代服务分公司六矿武装保卫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