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路径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曲二红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0    

一、企业员工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深层意义

(一)为心理疏导提供“价值锚点”,化解“意义感缺失”困境

当前职场中,部分员工面临的心理问题(如职业倦怠、焦虑、自我否定),本质上与“工作意义感缺失”密切相关。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虽能通过“情绪调节技巧”缓解表面症状,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而工作”的核心困惑。而思政教育通过传递“职业价值”“企业使命”“社会贡献”等理念,为心理疏导注入“价值内核”。例如,当员工因“重复繁琐的工作”产生倦怠时,思政教育引导其看到“平凡岗位对企业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产品服务对客户生活的积极影响”,帮助员工从“个人视角”转向“价值视角”,从根源上化解“工作无意义”的心理困境;当员工因“项目失败”陷入自我否定时,结合“劳模面对挫折的坚持精神”“企业创新过程中的试错文化”,能让员工理解“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避免陷入“自我怀疑”的心理漩涡。这种“价值引领下的心理疏导”,让员工不仅“情绪稳定”,更能“目标清晰”,实现从“心理慰藉”到“精神成长”的跨越。

(二)降低“心理问题导致的管理成本”,提升团队战斗力

员工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隐性成本:心理焦虑的员工可能出现“工作效率下降”“失误率上升”“团队协作冲突增加”等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员工离职”“劳动纠纷”“安全事故”等风险。据相关调研显示,心理状态不佳的员工,其工作效率比心理状态良好的员工低30%左右,且离职率高出2倍以上。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能从“预防”和“干预”两个层面降低这类成本:在预防层面,通过“价值观引领+压力管理”的组合培训,帮助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心态,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干预层面,通过“思政引导+心理疏导”的双轨机制,快速化解员工心理困惑。

二、企业员工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结合路径

(一)组织保障:建立“思政-心理”协同工作体系

成立“企业思政-心理协同工作小组”,打破部门壁垒:由党委牵头,人力资源部(思政专员)、工会(员工关怀)、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员)共同组成,明确职责分工——思政专员负责价值观内容设计、心理辅导员负责心理方法融入、工会负责活动组织与员工需求收集;定期召开“协同会议”(每月1次),沟通员工思想动态与心理状态,例如:思政专员发现某部门员工“对企业新战略不理解”,心理辅导员同步反馈该部门“员工焦虑情绪上升”,则共同制定“‘新战略解读’思政课+‘焦虑缓解’心理工作坊”的组合方案,实现“问题共解、资源共享”。

(二)人员保障:培育“思政+心理”双素养的复合型队伍

解决“思政专员不懂心理、心理辅导员不懂思政”的人才瓶颈:一方面,对现有思政专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如“基础心理疏导技巧”“常见员工心理问题识别”),对心理辅导员开展“思政理念培训”(如“企业价值观深度解读”“思政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引入“思政-心理”复合型外部专家,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与督导,例如:邀请高校“思政教育+应用心理学”交叉领域的专家,为内部队伍设计“结合路径实操课程”,提升队伍的融合能力。

(三)构建一体化育人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个体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个体的情绪调节、心理适应和人格完善,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挑战。二者理念协同,关键在于树立“育心”与“铸魂”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在理念协同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中二者各自为政的壁垒。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等同于理论说教,也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的价值观又能为心理健康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例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心理韧性的培养相结合,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时,让学生在感悟精神力量的同时,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策略应对生活;其次,要建立系统的一体化育人目标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等要求,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的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作者:曲二红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处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