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深厚,其中劳动关系理论和工会理论构成了两大支柱。劳动关系理论着重揭示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复杂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工会实践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工会理论则系统阐述了工会的性质、地位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工会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着职工的利益,是职工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工会理论强调工会在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以及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为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工会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拓宽服务领域,增强与职工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提升工会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国企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2.1、创新服务方式,提升职工好感
为有效破解当前工会服务内容单一、手段传统、创新不足等问题,国企工会亟需推动工会服务由“传统慰问型”向“多元赋能型”转型,切实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归属感与满意度。首先,工会应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智慧工会”平台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国企工会应根据企业内部职工结构变化,实施分层分类服务策略,特别关注青年职工、新入职员工及高技能人才等关键群体的成长诉求。青年职工普遍关注职业发展和心理认同,工会应组织“职场导航”“技能挑战赛”“青年创新论坛”等活动,增强其组织归属感和成长动力;对新员工则可开展入职适应计划,配套设立导师带教制度,帮助其尽快融入组织环境;对于高技能人才,可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岗位创新项目库”,激发其技术创造潜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注入动力。最后,工会服务还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家庭支持。在节假日慰问、困难帮扶等传统服务基础上,拓展涵盖亲子教育、婚姻辅导、家庭关系疏导等内容的综合型职工家庭服务项目。例如,在条件允许的企业园区建立“职工家庭驿站”或“亲子活动中心”,实现服务空间的实体化、功能的集成化。结合灵活工时制、职场托育等措施,缓解职工家庭照护压力,提高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度。
2.2、优化工会服务内容
以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为依据,积极拓展企业工会服务的领域,并对服务的内容进行创新,使其与职工实际需求相贴合。工会不仅要提供传统的服务内容,还要引入专业的服务机构和资源,提供在线心理咨询、职业规划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全面且优质的工会服务。为了让数字化时代下职工的数字生活更加丰富,工会还可借助数字技术为职工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游戏等,通过数字化活动,提升企业职工在数字化环境中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2.3、做好多元培训,提升干部素质
工会要鼓励干部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通过竞赛引领、培训赋能、创新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双赢局面。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工会干部开拓进取,通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针对工会干部在服务意识、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要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民主管理、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多方面。采用知识讲座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方式,促使干部深入基层、贴近职工,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作者:李兵阔 平煤神马建工集团建井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