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纪委在国有企业专责监督的思考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李宁宁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4    

一、国企纪委监督机制的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纪委监督体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政治监督为主导、日常监督为基础的运行架构。各级纪委聚焦企业改革发展关键环节,通过精准有效的监督手段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并实现保值增值目标。从监督覆盖范围来看,企业正着力强化基层党支部及一线岗位的监督职能建设,通过优化监督网络布局,将监管触角延伸至生产经营各重要环节,进一步提升整体管控效能。与此同时,当前监督机制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一是监督协同性不足,纪委与审计、法务等监督主体虽各有侧重,但尚未形成深度联动的闭环机制,部分领域存在监督重叠或盲区。二是监督精准性有待提升,面对新兴业务领域,如数字化转型项目、跨境投资等,部分纪检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储备,对技术壁垒较高的业务环节难以开展穿透式监督,监督仍停留在流程合规性检查层面。三是数字化监督应用不深,智能预警模型的精准度较低,难以及时识别隐性风险。

二、新形势下发挥纪委在国有企业专责监督的策略

(一)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制定全面、细致的监督管理制度是纪委开展监督工作的基础。制度应明确监督的对象、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等,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在制定监督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广泛征求各部门和员工的意见,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针对企业的采购业务,监督制度应详细规定采购计划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过程的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要点和标准,明确纪检人员在采购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对于企业的工程项目,监督制度要涵盖项目的立项、招投标、施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监督要求,确保工程项目的合规性和质量。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是确保制度落实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成立专门的制度执行监督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对于故意违反制度的行为,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要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和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对监督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始终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在企业开展新的业务领域或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时,要及时对监督制度进行调整和补充,使其能够有效覆盖新的业务和风险点。

(二)优化监督主体关系

明确党委和纪委各自的职责边界是首要任务。党委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全面领导作用。这包括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定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其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业务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制定企业年度发展计划时,党委应同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的年度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在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党委要主导监督,对决策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决策符合企业和国家的利益。纪委则应聚焦监督责任,专注于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责任;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专业的监督建议和支持。在监督过程中,纪委要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党委,并提出整改建议和处理意见。

(三)强化纪检监察队伍专业化建设

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需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多维度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国企应建立科学规范的选聘机制,优先选用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操守良好的人才加入纪检监察队伍。“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品德与才能兼备,是对纪检监察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外部交流+内部培育”相结合的模式,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参与行业培训、跨单位研讨与交流活动,或邀请领域专家进企业开展专题授课,助力其学习最新监督理念、方法与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在人才激励方面,结合绩效考核与职业发展通道,构建合理的激励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国企纪检监察工作。

作者:李宁宁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霍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