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工作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
(一)政治引领:锚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首要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发展不偏航、不走样。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引导企业管理层和全体职工深刻把握 “国之大者”,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 既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实体经济,又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这种政治引领作用,使国有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避免陷入 “重效益轻方向、重短期轻长远” 的误区,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政治根基。
(二)思想凝聚: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人的高质量,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做 “人” 的工作。当前,国有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利益诉求多样,部分职工存在 “安于现状怕改革、面对挑战怕困难” 的消极心态。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宣讲、职业价值引导,破除职工思想 “壁垒”:一方面,讲清企业改革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让职工理解 “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共享”,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挖掘职工中的先进理念和奋斗故事,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创造热情,让 “要我发展” 转变为 “我要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准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要筑牢理论根基以凝聚思想共识,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自学”的三级学习机制,将理论学习与企业战略研讨、业务培训相结合,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让职工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例如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通过专题学习班、思想研讨会等形式讲清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改革方向,让职工明白“为什么转、往哪转、怎么转”,从而将思想共识转化为推动改革的行动自觉;同时要压实政治责任、完善保障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国有企业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政部门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职工思想动态、团队协作效率、改革任务完成率、企业文化认同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与业务考核同部署、同落实、同奖惩,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考核、有成效”。
(二)创新方式方法,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需实现内容精准化、形式互动化与载体数字化的协同推进:内容上聚焦职工“急难愁盼”,摒弃“一刀切”模式,针对管理层开展“政治能力提升、战略思维培养”教育,为青年职工提供“职业规划、创新精神”引导并辅以“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实践形式,对一线职工强化“工匠精神、安全意识”教育,同时建立问卷、座谈、家访等“职工思想动态调研”机制,按需供给教育内容以“说到职工心坎上”;形式上突破传统“单向灌输”,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地研学等体验式方式,通过组织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体验、“身边人讲身边事”典型宣讲,以及将教育内容转化为短视频、动漫、H5等视觉产品在企业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增强教育吸引力与情感共鸣;载体上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线上建设整合理论学习资源、职工互动社区与思想反馈通道的“智慧思政”平台,线下打造“思政文化长廊、职工书屋、创新工作室”等实体阵地,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职工学习习惯与思想关注点,实现“精准推送、个性服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每一名职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作者:石玮玮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铁路运输处)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