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武装保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缺位
部分企业管理层将核心精力聚焦于生产经营与经济效益,对武装保卫工作的战略意义认知不足,存在 “重业务、轻安全” 的倾向:一是将武装保卫工作等同于 “看门护院”,忽视其在风险预判、隐患排查、应急处置中的专业价值,导致工作定位偏低、资源投入不足;二是对安全风险的前瞻性不足,认为 “安全事故概率低、影响小”,缺乏对极端事件、重大风险的警惕性,未建立 “安全是最大效益” 的理念;三是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员工将武装保卫工作视为 “保卫部门的事”,自身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违规操作、漠视安全规定的现象频发,增加了武装保卫工作的难度。
(二)队伍建设薄弱,专业能力不足
武装保卫队伍是工作开展的核心载体,但其建设水平难以满足企业安全防护需求: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保卫人员以 “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不符” 人员为主,缺乏具备治安防控、消防管理、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专业培训缺失,未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保卫人员仅掌握基础的巡逻、登记等简单技能,对防恐防爆、消防救援、应急疏散等复杂场景的处置能力不足,面对突发事件时易出现 “反应迟缓、处置不当” 的问题;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保卫工作责任重、风险高,但薪酬待遇、晋升渠道与其他岗位存在差距,导致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稳定性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企业武装保卫工作的优化防范措施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升重视程度
将武装保卫工作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树立 “安全优先、预防为主” 的理念:一是提高管理层认知,通过专题会议、安全培训等方式,强调武装保卫工作对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将安全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生产经营指标同等权重,推动管理层重视安全工作;二是加强全员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线上平台、安全讲座等渠道,普及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应急避险等知识,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案例警示教育,强化员工 “安全第一、人人有责” 的意识,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安全防护;三是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安全理念融入企业日常管理,通过设立 “安全标兵”“安全班组” 等荣誉,激励员工重视安全、遵守规定,形成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 的良好氛围。
(二)建强专业队伍,提升综合能力
打造 “专业化、高素质、稳定化” 的武装保卫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优化人员结构,制定科学的人员招聘标准,优先录用具备治安管理、消防工程、应急处置等专业背景或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同时通过内部选拔、外部引进等方式,补充年轻、高学历人才,改善队伍年龄与学历结构;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建立 “岗前培训 + 定期培训 + 专项培训” 的常态化培训机制,岗前培训重点提升基础技能,定期培训聚焦业务知识更新,专项培训针对防恐防爆、消防救援、应急处置等复杂场景开展实操训练,邀请公安、消防等专业人员授课,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三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保卫人员薪酬待遇,建立与工作绩效、风险等级挂钩的薪酬体系,畅通晋升渠道,对表现突出、处置突发事件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增强队伍归属感与积极性,减少人才流失。
(三)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执行落地
构建 “全面覆盖、衔接顺畅、执行有力” 的制度体系,规范武装保卫工作流程:一是健全制度内容,结合企业实际与行业标准,制定涵盖治安管理、消防安全、防恐防爆、内部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专项制度,明确各领域工作的标准、流程与要求,确保工作无死角、无盲区;二是加强制度协同,梳理各专项制度的职责分工,明确交叉领域的责任主体,避免多头管理或管理真空,同时建立制度定期评估机制,根据企业发展、政策变化、风险调整等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制度,确保制度适用性;三是强化制度执行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采用现场巡查、视频抽查、资料核查等方式,发现违规行为及时通报并严肃处罚,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部门与个人,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作者:王宇鹏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现代服务分公司八矿武装保卫科)
会员投稿
手机版
| 法制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