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河南青年网    作者:黄利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8    

一、增强文化引领功能

国有企业要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引领,更加自觉地铸魂塑形、固本培元,在跟上时代、适应变化中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助力提升文化话语权。一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自信自强,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作为国有企业,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改革创新精神等熔铸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不断创新文化表达,进一步明晰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等,形成富有时代气息、自身特征的企业文化,从而更好讲述中国企业故事、中国文化故事,真正实现用中国话语、中国故事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二是构建全球化文化叙事体系。作为国有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在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努力加强文化海外传播。要大力推动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为载体的出海行动,加强与各类外宣媒体的合作交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全球文化叙事传播体系,提高国有企业对外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领更多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标准输出,从而凭借文化力、品牌力与标准力的多维突破,为更多中国企业开辟一条从“产品出口”到“文化输出”的成功路径,有力支撑国有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三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有企业要着眼于国际传播需求,建立健全覆盖全球的立体传播网络。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等各个环节。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考察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其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让员工更好地理解、认同企业文化。在激励机制方面,要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加入到企业的绩效考评、激励体系中,给予员工物质、精神上的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需以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内部法治建设,当前,部分企业尚未组建专门团队,相关工作分散于不同部门及业务环节,存在监管缺失、任务落实困难、协同不足等问题。为此,国有企业应聚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专职法治工作团队,建议由法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联合主导,同时遴选具备法律专业知识、普法宣传经验和法律实务能力的业务骨干,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对于内部法律人才储备不足的企业,可探索与专业律所合作,聘请执业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纳入工作小组体系,可有效补强企业法治力量。此外,通过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法治实施体系,能够切实推动依法治企政策落地见效。在专项团队组建完成后,企业需组织财务、人力资源、宣传、法务等部门负责人,系统性梳理日常运营中潜在的法律风险点,通过整合多方意见形成涵盖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的专项管理文件,同步建立配套工作机制,设立专职管理团队并指定分管责任人。将法治教育纳入年度培训体系,统筹策划普法活动,并对宣传实施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和效果评估,通过构建具备专业素养的法治建设执行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形成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法治管理模式,确保法治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发展目标。

四、坚持党管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须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抓思想:公司党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使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抓基层:推进基层单位党组织全覆盖,并在重大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红色堡垒作用。抓队伍:进一步加强企业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结合实际配备相应政治工作人员,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成为思政工作的行家里手。

作者:黄利明  河南能源焦煤公司演马庄矿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责任编辑:邱宁